【成果展示】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记新文科卓越外语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发布者:新闻中心审批人发布时间:2021-11-06浏览次数:111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记新文科卓越外语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团队成员:崔永光、郭艳玲、陈烽、韩春侠、艾咪娜、吕毅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新文科卓越外语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聚焦于卓越外语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育才的中心环节,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育人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团队成员合影

    一、“课程思政”建设之团队:率先垂范、春风化雨

    二、“课程思政”建设之理念: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高校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成熟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养成。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人格的养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的理念在示范团队已经形成共识,团队成员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不断增强,注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设计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育人理念。换言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健的身体素质、艺术的审美素养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五育并举”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思政”建设之成果:累累硕果、润物无声

    经过四年建设,示范团队在项目研究、教研论文、示范课程、典型案例、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建设成果。

    1.项目研究:英语专业已有《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精读Ⅲ》、《美国文学选读》和《英语泛读Ⅰ》等四门学科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获批我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2.教研论文:团队成员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分别在《外语教育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公开发表课程思政教研论文3篇,为国内学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

    3.示范课程:《英语精读Ⅱ》、《翻译理论与实践Ⅰ》两门专业核心课程获批为校级示范课程;《英汉翻译》获批为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4.典型案例:团队成员撰写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凸显学科优势和课程特色,体现了人文学科内涵与精神,注重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传播文化、讲好故事。

    (1)译中国好故事、译好中国故事(翻译理论与实践Ⅱ)

    (2)《烟台条约》、《天津条约》—翻译之耻、翻译之痛(翻译理论与实践I)

    (3)狄更生诗歌:关于死亡的沉思(美国文学选读)

    (4)在理解教育共性价值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英语精读Ⅱ)

    (5)美国经济面面观(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5. 师资培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示范团队积极派团队成员参加国内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和专题报告会。通过开展观摩示范课、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活动,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不断得到提升,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四、“课程思政”建设之我见:道术相济、知行合一

    1.崔永光:《英语精读》从教学设计理念上着手,有效融入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让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得益彰。蕴含着题材丰富的教学内容,语言材料涉及独立思考、批判思维、人际关系、种族歧视、人与自然、大学教育、价值观念等多元主题,有助于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2.郭艳玲:《英语泛读》注重将以阅读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融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鼓励学生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引导学生思考污染给气候带来的危害,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原因,树立学生努力拼搏、刻苦学习的奋斗观;引导学生思考创造力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陈烽:《翻译理论与实践》强调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评价性翻译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评估、筛选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和翻译辅助工具的能力以及适应翻译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结合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探讨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同时结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趋势和需求,鼓励学生承担译者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争取国际话语权。

    4.韩春侠:《语言学概论》教育学生学习外语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汉语的学习,欣赏汉语的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结合对音位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音韵美,尤其是汉语古诗词,鼓励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语言与文化关系和文化差异的学习,对比中外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通过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习惯,规范使用语言。

    5.吕毅:《美国文学》涉及的主题内容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便于教师组织设计讨论、辩论和陈述等课堂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源于经典的人文阅读思考,激励广大师生反思与古今人类同样有关的基本价值命题,不仅包括自由、平等、尊严和公民的权利,还包括关爱、宽容、诚实、谦逊、公正、荣誉和信仰。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将文学切入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生命教育这堂人生大课。

    6.艾咪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注重“思政”内容的引入,贯彻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史的影响和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软实力增强和中国文化输出对英语国家教育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脱贫和欧美国家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问题,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思考中外对疫情的不同应对方式和效果,思考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和“美国优先”的霸权理念,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角色和作用的变化,增强学生对现有政治体制的认同感。

    总之,示范团队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托新文科建设契机,聚焦卓越外语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注重引导价值追求、提升思辨能力和培育人文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 “英语精读”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视频——大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