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件】关于印发《大连海洋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者:新闻中心审批人发布时间:2020-09-09浏览次数:65

大海大党发[2020]53

关于印发《大连海洋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委):

    现将《大连海洋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大连海洋大学委员会

202099

大连海洋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国家、 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 政建设,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 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 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 学全过程,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价 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又红又专、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明确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核心就是立德树人。要坚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职业理想与道德教育融 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实现思 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明确课程思政不是教学内容的增减或课程体系的调整,而是一种新时代课程观,是一种协同教学方法。 要坚持以学生中心,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和期待,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三)加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蓝色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地位、示范效应和价值教育使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 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 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深化“4321”百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构建全覆盖、互 支撑、分层次、多类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努力形成“课程思政”对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支撑“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和“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二)具体目标

    1.落实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每个教师都要主动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形成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富有敬业精神、创新能力,课程育人效果好、深受师生喜爱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2.落实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门课程都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基本要求及学习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选树一批蕴含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育人效果显著的示范课程和典型案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3.落实所有专业的育人要求,每个专业都要围绕立德树人开展专业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四、重点任务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以教材体系、教学体 系、实践教学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 以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手段,系统规划,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 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 业教师交流机制。定期开展一流思政课公开观摩活动,使思想政 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2.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责任与能力。以教师教学培训、学院政治理论学习、教研室教研活动为平台,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岗位培训、师德师风、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中,通过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党校学习、专家报告、教学工作坊、教学沙龙等方式,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基本内涵与逻辑,指导每一位教师立足不同学科专业的理论方法,找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发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团委书记、辅导员等学生教育工作者协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

    3.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体系。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全面总结“4321”百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严格对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不同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建设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每门课程教学大纲。各门课程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海洋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 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海洋情怀教育。

    4.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把课程思政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 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 环节。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深度开发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 相结合、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蓝色教材。推进现代 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 的主导作用,开展混合式教学、启发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改 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校效果,提 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

    5.深化课程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大力推进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的过程性考核,注重将学生理想信念、品德修养、 道德情操、专业忠诚、伦理价值等内容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观测点,鼓励部分课程通过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阅读材料等方式, 合理设计课程理论考核题目,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价值判断、职业素养、思维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将“价值引领” 作为课程评估、评教等评价的首要标准,注重课程育人效果的达成度,进一步完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校级教改项目的遴选、立项、验收指标体系。

    6.加强实践育人环节各项工作。创新教育教学途径,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军事体育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 践活动、“第二课堂”等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 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科技扶贫等实践活动,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7.形成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工作的两个根本”和“四个回归”,一流专业要率先开展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专业思政,突出课程思政的系统化、综合化、立体式。 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征,聚焦学生健康成长,从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党团建设、学生管理、“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等方面,制定具体建设方案,积极探索思政教 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有效路径。把专业思政建设和育人成效,列 入一流专业建设、学院考核指标之中。

    8.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与推广制度。坚持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持续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及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明确示范课程建设要求与标准,并将示范课程列为一流课程培育项目。大力推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等平台的宣传作用,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五、条件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学、学生、人 事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 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 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格局。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 设中,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2.强化学院主体责任。加强学院党的领导,发挥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把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和实施, 作为实现专业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与内容。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等工作中,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

    3.完善激励制度体系。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纳入学院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年终述职的内容,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 建设成效纳入学院教学评估工作和教师聘期考核任务中。对在课 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成效显著的教师在各类评奖评优、职务评聘中予以优先考虑。

    附件:大连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设要求

    附件

大连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设要求

课程

类型

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

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为目的,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类课程,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美育类课程,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专业教育课程

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

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海洋水产类专业

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海洋强国战略、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水产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扎根渔业、渔村,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海洋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海洋情怀和海洋意识,引导学生认知海洋、利用海洋、

保护海洋,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科学技术能力,致力于为海洋

强国战略做贡献,展现海洋骄子的时代担当。



理工类专业

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

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经管法类专业

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

业素养。

外语类专业

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

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艺术

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教育类课

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

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大连海洋大学学校办公室

202099日印发